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565—2010
代替YS/T 565-2006
电池用锌板和锌带
Zinc plate and zinc strip for dry cell
2010-11-22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565—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YS/T 565-2006《电池锌板》(原GB/T1978-1988)。本标准根据国际环保无危害要求及国家环保政策法令,参照欧盟第2006/66/EC号《电池、蓄电池、废电池及废蓄电池》指令,结合经生产验证的国内、国外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了修订。附录A等同采用法国标准
NF A06-827:1968《锌合金的化学分析 分光光度法测定钛量》。
本标准与YS/T 565-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以锌铝钛镁合金取代了锌铅镉合金,对化学成份进行了重新规定;
——增加了电池用锌带,对其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进行了相应规定;
——增加了对牌号和型号的命名;
——将杯突试验改为维氏硬度试验;
——对检验规则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附录A《锌合金的化学分析 钛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佛山市三水广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良智、陈建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S/T 565-2006、GB/T 1978-1988、GB/T 1978-1980。
YS/T565—2010
电池用锌板和锌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池用锌板和锌带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合同(或订货单)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锌-锰干电池负极焊接锌筒用锌板和锌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340.1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 12689.1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铝量的测定 铬天青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CAS分光光度法和EDTA滴定法
GB/T 12689.3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2689.4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解法
GB/T 12689.5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2689.6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GB/T 12689.7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2689.10 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3 产品分类
3.1 牌号、型号、规格
锌板、锌带的牌号、型号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锌板、锌带的牌号、型号、规格
牌号
|
形状
|
型号
|
厚度
mm
|
宽度
mm
|
长度
mm
|
DX
|
板材
|
B25
|
0.25
|
100~510
|
750~1200
|
B30
|
0.28~0.35
|
B50
|
0.40~0.60
|
带材
|
D25
|
0.25
|
91~186
|
105 ~3×105
|
D30
|
0.28~0.35
|
D50
|
0.40~0.60
|
3.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牌号、型号、规格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1:牌号为DX,型号为B30,厚度为0.28mm,宽度为160mm,长度为1000mm的电池锌板,标记为:
电池锌板DXB30 0.28 ×160 ×1000 YS/T XXXX-XXXX
示例2:牌号为DX,型号D25,厚度为0.25 mm,宽度为180mm,长度为200000 mm的电池锌带,标记为:电池锌带DXD25 0.25×180×200000 YS/T XXXX-XXXX
4 技术要求
4.1 化学成分
锌板、锌带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锌板、锌带的化学成分
牌号
|
质量分数
%
|
DX
|
Zn
|
Ti
|
Mg
|
Al
|
Pb
|
Cd
|
Fe
|
Cu
|
Sn
|
杂质
总和
|
余量
|
0.001~0.05
|
0.0005~0.0015
|
0.002~0.02
|
<0.004
|
<0.002
|
≤0.03
|
≤0.001
|
≤0.001
|
0.040
|
注1:元素含量为上下限者为合金元素,元素含量为单个数值者为杂质元素,单个数值者表示最高限量;
注2:杂质总和为表中所列杂质元素实测值总和;
注3:表中用“余量”表示的元素含量为100%减去表中所列元素实测值所得。
|
4.2 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4.2.1 锌板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锌板的厚度、宽度、长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锌板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型号
|
厚 度
|
宽 度
|
长 度
|
公称尺寸
|
允许偏差
|
公称尺寸
|
允许偏差
|
公称尺寸
|
允许偏差
|
B25
|
0.25
|
+0.02
-0.01
|
100~160
160~510
|
+1
+3
|
750~1200
|
+5
|
B30
|
0.28
0.30
0.35
|
±0.02
|
B50
|
0.40
0.45
0.50
0.60
|
+0.02
-0.03
|
4.2.2 锌带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锌带的厚度、宽度、长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锌带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型号
|
厚 度
|
宽 度
|
长 度
|
公称尺寸
|
允许偏差
|
公称尺寸
|
允许偏差
|
公称尺寸
|
D25
|
0.25
|
+0.02
-0.01
|
91~186
|
+1
|
105 ~ 3×105
|
D30
|
0.28
0.30
0.35
|
+0.02
-0.01
|
D50
|
0.40
0.45
0.50
0.60
|
+0.02
-0.01
|
91~186
|
+2
|
4.2.3 锌板、锌带的不平度
4.2.3.1锌板、锌带的不平度不应大于20mm/m,在卷成直径为150mm圆筒状时波浪应该消失。
4.2.3.2板材切斜不应使其长度、宽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4.2.3.3带材侧边弯曲度不应超过2mm/m。
4.3 硬度
锌板、锌带的维氏硬度为40.0HV0.5kg/30sec~60.0HV0.5kg/30sec。
4.4 表面质量
锌板、锌带表面应清洁,不应有气泡、起皮、压折、夹杂、水迹、明显的油迹和氧化物,不得有超出厚度允许偏差的划伤、凹坑、压入物、辊印和严重鳞印,边部应无裂边、卷边和明显的毛刺。
4.5 特殊要求
用户对电池锌板、锌带的质量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5 试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
5.1.1 铝(Al)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1的规定进行。
5.1.2镁(Mg)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7的规定进行。
5.1.3铅(Pb)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6的规定进行。
5.1.4镉(Cd)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3的规定进行。
5.1.5铁(Fe)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5的规定进行。
5.1.6铜(Cu)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4的规定进行。
5.1.7锡(Sn)含量的分析方法按GB/T 12689.10的规定进行。
5.1.8钛(Ti)含量的分析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5.2尺寸及其允许偏差测量方法
5.2.1厚度、宽度和长度测量方法
锌板、锌带的厚度在距边部不小于10mm处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宽度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测量。
5.2.2不平度测量方法
将锌板或裁剪为1000mm长的锌带放置在标准平台上,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测量锌板或锌带同标准平台间最大间隙。
5.2.3带材侧边弯曲度测量方法
将裁剪为1000mm长的锌带放置在标准平台上,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测量锌带侧边的弧形深度。
5.3 硬度试验方法
锌板、锌带维氏硬度试验方法按GB/T 4340.1的规定进行。
5.4 表面质量检验方法
锌板、锌带表面质量用目视进行检验。
6 检验规则
6.1 检查和验收
6.1.1 产品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 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检,如复检结果与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相符时,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6.2 组批
产品应成批提交检验,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型号和规格组成,每批重量应不超过5000kg。
6.3 检验项目
每批产品应进行化学成分、尺寸及其允许偏差、硬度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6.4 取样
产品的取样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取样规定
检验项目
|
取样规定
|
要求的章条号
|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
化学成分
|
供方:1个试样/炉;
需方:锌板2张/批、锌带1卷/批。
|
4.1
|
5.1
|
尺寸及其 允许偏差
|
按照GB/T 2828.1规定取样,检测水平Ⅱ或供需双方协商,接收质量限AQL=4.0。
|
4.2
|
5.2
|
维氏硬度
|
锌板,任取2张/批;
锌带,任取1卷/批。
|
4.3
|
5.3
|
表面质量
|
按照GB/T 2828.1规定取样,检测水平Ⅱ或供需双方协商,接收质量限AQL=4.0。
|
4.4
|
5.4
|
6.5 检验结果判定
6.5.1 化学成分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6.5.2 硬度检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应从该批中随机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整批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或由供方逐件检验,合格者交货。
6.5.3 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和表面质量不合格,按件判不合格。每批中不合格件数超出接收质量限时判整批不合格,或由供方逐件检验,合格者交货。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按GB/T 8888的规定进行。
8 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订购本标准所列材料的合同(或订货单)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
c) 尺寸规格;
d) 重量;
e) 本标准编号;
f) 本标准以外内容的协商结果。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锌合金的化学分析
钛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A.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锌及锌合金中钛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锌及锌合金中钛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50%。
A.2 方法原理
用盐酸、硝酸、高氯酸溶解待测样品。在通过加入一氯乙酸缓冲溶液调节得到的PH值为2.9的介质中,钛与变色酸生成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70nm处测量钛的吸光度。
A.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A.3.1 盐酸(ρ1.19g/mL)优级纯;
A.3.2 硝酸(ρ1.42g/mL)优级纯;
A.3.3高氯酸(ρ1.61g/mL)优级纯;
A.3.4 抗坏血酸溶液:20 g抗坏血酸溶解于1000mL水中(使用当天配制)。
A.3.5 变色酸溶液:将6g变色酸溶解于少量水中(必要时过滤),将溶液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添加4g~5 g亚硫酸钠,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该溶液在避光条件下可保存2天)。
A.3.6 缓冲溶液(PH=2.9):将236g一氯乙酸溶解于300mL~400 mL的水中,将50g氢氧化钠溶解于另一份300mL~400 mL的水中,将两份溶液混合,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混匀(该溶液必须用时现配)。
A.3.7 钛标准溶液:该溶液可按以下方法1或方法2配制。
A.3.7.1 方法1
(甲)液:准确称取0.8340g化学上纯净干燥的钛酸酐[TiO2]置于铂坩锅中,加入8g~10 g焦硫酸钾熔融。冷却后,加入45mL硫酸(1+1),加热使熔块溶解。稍冷。将溶液移入1000mL的容量瓶中,铂坩锅用硫酸(1+15)洗净。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冷却后用硫酸(1+15)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0.5mg钛。
(乙)液:精确吸取25mL(甲)液于5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0.025mg钛。
A.3.7.2 方法2
准确称取0.1840g草酸钛钾[K2TiO(COO)4]·2H2O溶解于10 mL硫酸(1+1)中。移入10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0.025mg钛。
A.4 仪器
分光光度计。
A.5 分析步骤
A.5.1称取试料1.000g( m0)置于2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入5mL盐酸(A 3.1), 沸腾结束后,加入2mL硝酸(A 3.2),当反应结束后,加入10mL高氯酸(A 3.3),加热直至形成能够维持2min~3min的高氯酸烟雾。取下冷却,再加入50mL蒸馏水,加热沸腾使盐类溶解。放冷至室温后,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V0),混匀。
A.5.2吸取上述溶液10mL(V1)于100mL容量瓶中。按顺序加入以下试剂:(每加入一种试剂后摇荡容量瓶)10mL抗坏血酸溶液(A.3.4)、2mL变色酸溶液(A.3.5)、随后立即加入20mL缓冲溶液(A.3.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后,用2cm~3cm比色皿于分光光度计4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分析试料同时作空白试验。
A.6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钛标准溶液(A.3.7)0mL、1.0mL、2.0 mL、4.0 mL、6.0 mL、8.0 mL、10.0 mL于7个100mL容量瓶中,按顺序加入以下试剂:(每加入一种试剂后摇荡容量瓶)10mL抗坏血酸溶液(A.3.4)、2 mL变色酸溶液(A.3.5)、随后立即加入20mL缓冲溶液(A.3.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后,用2cm~3cm比色皿于分光光度计470nm波长处以空白为零点测定其吸光度,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钛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A.7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式(A.1)计算钛的质量分数w Ti,数值以%表示。
m1·V0
w Ti = ×100% ----------------------------(A.1)
m0·V1×1000
式中:
m1——以测得试料的吸光度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钛量,单位为毫克(mg);
m0——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V0——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分取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